找到相关内容127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藏本《二万五千颂般若经合论 一切相智品》“发心”及“教授”前三细目译注

      这段经文宣说具意乐的“纯金喻”发心。  7.同样,舍利子,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,应当圆满四念住,应当圆满四正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菩提、八圣道,(27a)应当修习空、无相、无愿三摩地...、四圣谛、四念住、四正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菩提、八正道出现于世间,乃至四无畏、四无碍解、六波罗蜜多、如来十力出现于世间,八解脱、九次第定、诸空、无相、无愿、一切三摩地、一切总持门出现于世间,...

    释如石*、释果赜、林秀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0142614.html
  • 佛法义理(4)

    显示信心是以智慧为主。   ⒍觉支:又名菩提,在三十七道品中独得觉名,正因前修四念处至五根五力时未觉,后修八正道时已觉,唯中间修此法,是由迷而悟,由未觉而觉,故独得觉名。菩提说明如下:①...次第三十七道品继四念住、四正勤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后的第六品的行法。   觉支又称等觉支、遍觉支、菩提菩提宝、觉意、觉志、觉支法、觉意法,略称觉。觉,意谓菩提智慧;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447722.html
  • 藏本《二万五千颂般若经合论?一切相智品》“发心”及“教授”前三细目译注

    五根、五力、菩提、八圣道,(27a)应当修习空、无相、无愿三摩地。同样,应当修习四静虑、四无量、四无色定、八解脱、九次第定、九不可爱想。那九种?就是应当修习肿胀尸想、虫啖尸想、脓烂尸想、异赤尸想...,即十善业道、五近事戒、八支近住戒、四静虑、四无量、四无色等至、五神通、四圣谛、四念住、四正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菩提、八正道出现于世间,乃至四无畏、四无碍解、六波罗蜜多、如来十力出现于世间,...

    释如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1548794.html
  • 净土教的现代价值略探(1)

    、五力、菩提、八圣道  ,如是等法。其土众生,闻是音已,皆悉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[57]  在极乐净土,阿弥陀佛不但以法、报、化三身说法,而且还运用种种方便,变化出种种奇妙杂色之鸟,令彼等说法,其音演唱五根、五力、菩提、八圣道分等等佛法中必修课的内容,而且播放的时间,没有限制(“昼夜六时”乃古印度的计时方式,即昼三时夜三时,像我们现代说的二十四小时一样)。因为阿弥陀佛运用了整个时间与空间的...

    正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1355066.html
  • 澈见本心(2)

     或观菩提,均不离此法行。  诸法无行经云:“佛言:若行者能如是见四圣谛、四念处、八圣道、五根、菩提,我说是人名为已得度者,到于彼岸,出在陆地无畏之处,已离重担,除诸尘垢,是人名为无所有者,...其果报,  但自心仍然生其善恶诸业,故轮回不止。  佛虽与众生同住于世,  但佛深知业障本空,   故其一切行,均为“无业行”。   佛通诫偈曰:  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  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356668.html
  • 净土思想对世界和谐的作用

    记载说:极乐净土有,  復次舎利弗。彼國常有。種種奇妙。雑色之鳥。白鵠孔雀。鸚鵡舎利。迦陵頻伽。共命之鳥。是諸衆鳥。昼夜六時。出和雅音。其音演暢。五根五力。菩提。八聖道。如是等法。其土衆生。聞是...“五根五力。菩提。八聖道。”等法。这里最关键是阿弥陀佛说往生极乐净土的人,再也不会入六道轮回。阿弥陀佛又说往生极乐净土的人,能够在极乐净土静下心来,没有私心杂念,只管一心修行,念佛、念法、念僧即...

    嘉木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0757040.html
  • 从《弥陀经》中的三条进路论“愿力”的实践与完成

    共命之鸟。是诸众鸟,昼夜六时,出和雅音。其音演唱,五根、五力、菩提、八圣道,如是等法。其土众生,闻是音已,皆悉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舍利佛,汝勿谓此鸟,实是罪报所生。所以者何?彼佛国土,无三恶道。...六时,演唱著「五根、五力、菩提、八圣道”——三十七道品。“道”是指所修行之法,“品”是种类,“三十七道品”,就是三十七种修行的方法。也就是说修行这三十七种行法,就能通达至于佛的宝所,因此称为...

    罗卓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0862997.html
  • 大念住经要义(一)

      B 观五取蕴   C 观内外六处   D 观菩提   E 观四圣谛  苦圣谛的解释   苦集圣谛的解释   苦灭圣谛的解释   道圣谛的解释   修四念住的结果  --------------...态度去正确了知、清楚觉照:  五盖  五取蕴  内外六处  菩提  四圣谛  以这五种心的内含(法)的现象为所缘,分别去觉知、直接体悟心法的生灭、无常、苦、无我的究竟实相,产生般若智能,运用不贪不...

    陈燕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3464176.html
  •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

    三、四合说,自行化他、权智、实智。  其音演畅五根、五力、菩提、八圣道,如是等法。  演畅道品,即是自行化他、权智、道品等法,即是自行化他实智也。五根依菩提心生,为大圆镜智因;五力依福德聚生,为平等性智因;菩提依智慧门生,为妙观察智因;八正道依精进行生,为成所作智因,无有四念住、四正断、四神足者,莲华中生,故无不净;但受诸乐,故无苦;寿命无量,故无无常;恒念三宝,故无无我。以无四倒故,无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365301.html
  • 隆莲法师《心经浅释》

    小乘一开始就讲无我。小乘的戒定慧三学分开来就是讲三十七道品。即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菩提、八圣道。三十七道品三层讲戒、定、慧,一层比一层更深入、细致。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是第一层,是修加行的三学。四念处是慧学,四正勤是戒学,四如意足是定学。因为声闻乘人的水平高,故佛以五根、五力讲,五根、五力为第二层三学;菩提、八圣道是第三层三学。四念处是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、观心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376148.html